论功第五十二
大夫曰 :“匈奴无城廓之守,沟池之固,修戟强弩之用,仓廪府库之积,上无义法,下无文理,君臣嫚易,上下无礼, 织柳为室,旃廗为盖。素弧骨镞,马不粟食。内则备不足畏, 外则礼不足称。夫中国天下腹心,贤士之所总,礼义之所集, 财用之所殖也。夫以智谋愚,以义伐不义,若因秋霜而振落叶。 春秋曰 :“桓公之与戎、狄、驱之尔。”况以天下之力乎?”
文学曰 :“匈奴车器无银黄丝漆之饰,素成而务坚,丝无文采裙袆曲襟之制,都成而务完。男无刻镂奇巧之事,宫室城 郭之功。女无绮绣淫巧之贡,纤绮罗纨之作。事省而致用,易 成而难弊。虽无修戟强弩,戎马良弓;家有其备,人有其用, 一旦有急,贯弓上马而已。资粮不见案首,而支数十日之食, 因山谷为城郭,因水草为仓廪。法约而易辨,求寡而易供。是 以刑省而不犯,指麾而令从。嫚于礼而笃于信,略于文而敏于 事。故虽无礼义之书,刻骨卷木,百官有以相记,而君臣上下 有以相使。群臣为县官计者,皆言其易,而实难,是以秦欲驱 之而反更亡也。故兵者凶器,不可轻用也。其以强为弱,以存 为亡,一朝尔也。”
大夫曰 :“鲁连有言:‘秦权使其士,虏使其民。’故政急而不长。高皇帝受命平暴乱,功德巍巍,惟天同大焉。而文、 景承绪润色之。及先帝征不义,攘无德,以昭仁圣之路,纯至 德之基,圣王累年仁义之积也。今文学引亡国失政之治,而况 之于今,其谓匈奴难图,宜矣!”
文学曰 :“有虞氏之时,三苗不服,禹欲伐之,舜曰:‘是吾德未喻也 。’退而修政,而三苗服。不牧之地,不羁之民, 圣王不加兵,不事力焉,以为不足烦百姓而劳中国也。今明主 修圣绪,宣德化,而朝有权使之谋,尚首功之事,臣固怪之。 夫人臣席天下之势,奋国家之用,身享其利而不顾其主,此尉 佗、章邯所以成王,秦失其政也。孙子曰 :‘今夫国家之事, 一日更百变,然而不亡者,可得而革也。逮出兵乎平原广牧, 鼓鸣矢流,虽有尧、舜之知,不能更也 。’战而胜之,退修礼 义,继三代之迹,仁义附矣。战胜而不休,身死国亡者,吴王 是也。”
大夫曰 :“顺风而呼者易为气,因时而行者易为力。文、武怀余力,不为后嗣计,故三世而德衰,昭王南征,死而不还。 凡伯囚执,而使不通,晋取郊、沛,王师败于茅戎。今西南诸 夷,楚庄之后;朝鲜之王,燕之亡民也。南越尉佗起中国,自 立为王,德至薄,然皆亡天下之大,各自以为一州,倔强倨敖, 自称老夫。先帝为万世度,恐有冀州之累,南荆之患,于是遣 左将军楼船平之,兵不血刃,咸为县官也。七国之时,皆据万 乘,南面称王,提珩为敌国累世,然终不免俛首系虏于秦。今 匈奴不当汉家之巨郡,非有六国之用,贤士之谋。由此观难易, 察然可见也。”
文学曰 :“秦灭六国,虏七王,沛然有余力,自以为蚩尤不能害,黄帝不能斥。及二世弒死望夷,子婴系颈降楚,曾不 得七王之俛首。使六国并存,秦尚为战国,固未亡也。何以明 之?自孝公以至于始皇,世世为诸侯雄,百有余年。及兼天下, 十四岁而亡。何则?外无敌国之忧,而内自纵恣也。自非圣人, 得志而不骄佚者,未之有也。”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