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古今情海

作者:民国·曹绣君著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4 16:19

目录

卷七 情中缘

雄已将雌胡不知


  《情史类略》:明宣宗宣德年间,在运河边的西河务镇上住着一对刘氏老夫妇,两人开了一家小酒馆,生活上可称得上小康之家,但有一点不尽人意,老两口六十多岁了,还没个孩子。

  一个冬日里,下了一天的大雪,傍晚时分有一老一少父子俩来酒馆投宿,那少年模样俊秀。据老者自己介绍,姓方,本是京城禁卫军中的士卒,他的儿子乳名申儿,今年十二岁,他们父子是要回山东济宁老家,现在天下大雪,无法行走,不得不来这里借宿。刘公听后就让他们住了下来,还用酒食招待他们。

  不料方公年迈体弱,在路上又受了些风寒,当天夜里就病倒了。申儿想为父亲请个郎中诊治,但盘缠已用完,拿不出钱来,申儿急得直哭。刘公见此情景,安慰了申儿几句,便亲自到镇上请来郎中,为方公把脉。方公吃了郎中开的药,并不见好,过了没几天,便死了。刘公为他置办了棺木,把他安葬在屋后的空地上。安葬了方公,刘公对申儿说:“我本想让你回乡找个亲戚把你父亲的棺柩运回山东老家,但又觉得你年纪太小,不方便,所以让你暂时在我家住着,等有人往济宁府走时你再一块回去怎么样?”申儿听了刘公的话,嗵地一声跪在了地上,哭着说:“您老对我们父子的恩德,我今生来世都报答不尽,怎么能说离去的话,正好您老没有孩子,如果您不嫌弃,就让我作您的儿子吧!”刘公夫妇早有收养一个儿子的打算,现在听申儿这样一说,喜出望外,忙扶起申儿,以儿子相称,改姓为刘。刘公不忍没其本姓,就以他的原姓“方”作为名。刘方对刘公夫妇克尽孝道,脏活累活抢着干,好吃的东西留给父母吃,刘公夫妇也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,三口之家和和睦睦地过着舒心的日子。

  就这样过了两年,突然有一天,天降暴雨。运河洪水猛涨,来往船只多被洪水吞没,人们在洪水里捞上来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,虽然已经气息奄奄,但手里还死死地抓住一个竹箱子,刘公把他背回家中,给他换上了干爽的衣裤,然后问他是哪里人氏,为什么到了这儿?那少年说:“我叫刘奇,是山东人,三年前随父亲进京赶考,不幸京城流行传染病,父母都染病身亡,父母死后,我无依无靠,没有能力把父母的遗体送回老家,只好将他们火化,带着骨灰回乡。现在我乘坐的小船被洪水冲没,我的行李也荡然无存,已经没有回乡的办法了。”刘公听完刘奇的话,心中深表同情,便给了他一些盘缠,让他上路了。

  刘奇走了一个多月后,突然有一天他又背着竹箱子回来了。他说:“家乡黄河决口,村里的房屋都被冲得片瓦不留,已无立足之地,希望刘公能借给我一块地安葬父母,而我可做牛做马来侍候您二老。”刘公答应了他的请求,他便与刘方结拜为兄弟。两人同眠共食,友情一天深似一天。刘奇自幼饱读诗书,他便利用空闲时间教刘方读书识字,刘方天资聪颖,长进很快。

  转眼间过了两年,刘公夫妇染病过世,刘奇、刘方悲痛万分,如同死去自己的亲生父母,两人为老人操办了隆重的葬礼,又商量将三家老人合葬在一地。刘方的母亲当初葬在京城,因此,刘方特地去京城移来了母亲的灵柩,与父亲合葬在一块儿。于是,三家之墓,鼎足而峙。

  事情安顿好了之后,两人停了酒店,开办布店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镇上的有钱人家见这兄弟俩聪明能干,便派人上门来提亲,刘奇几次都想答应,而刘方则执意不肯。刘奇不知刘方打的什么主意,但又不好勉强,婚事只好搁浅。一天,刘奇见燕子在房梁上做窝,便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词:

  营巢燕,双双雄,朝暮衔泥辛苦同。若不寻雌继壳卵,巢咸毕竟巢还空。

  刘方见了刘奇的题词,笑着吟咏了几遍,随后也提笔唱和道:

  营巢燕,双双飞,天没雌雄事久期。雌已得雄愿自足,雄兮将雌胡不知。

  刘奇阅完刘方的唱和词,大吃一惊,心想,我这弟弟难道是花木兰吗?难怪他那么柔弱娇嫩,就是盛夏酷暑也都合衣而卧,现在从这词的意思来揣测,绝不会错。但又不好冒然询问,便假装不懂这首词的意思,让刘方再和一首。刘方又写道:

  营巢燕,声声叫,莫使青春空岁月。可怜和氏璧无瑕,何事楚君然不识。

  刘奇见了这首和词,脱口道:“原来我弟果然是女子。”刘方一听,羞得红了脸,还没来得及解释,刘奇又说:“你我情同骨肉,何必隐讳,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女扮男装?”刘方紧皱眉头痛苦地说:“我家本来寓居京城,因母亲病故,我随父亲还乡,担心路上不方便,就让我作男孩子打扮。后来父亲亡故,但未能与母亲合葬,所以不敢改形,希望找到一块安身之地,将父母合葬在一处,再变换服饰。后来父母合葬的事办完,我便想向兄长说明,但考虑家业还小,我要是嫁了人,怕你独自难以撑持,所以迟迟没向你挑明。”刘奇说:“你我同床多年,恩爱如手足,我看你词中也有伴随我的意思,我也绝无再娶的道理。我们从前是兄弟,现在作夫妻,恩义两全,岂不是天作之合吗?”刘方说:“我考虑好久了,而且已打算好了,我们三家的先人都葬在这里,我如果抛下他们而去,’心里也不忍。如果兄长不嫌弃我,我愿做你的妻子侍奉在你的身边,共奉三姓香火。”当天晚上,两人分床而卧。第二天,刘奇去镇上请了一位长者做媒,选择黄道吉日先祭奠了三家先人之墓,然后成婚。这桩亲事轰动了镇里镇外,人们传为异事,遂将刘奇,刘方夫妇居住的地方称为“三义村”。

上一页:啭春莺

下一页:天赐夫人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