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古今情海

作者:民国·曹绣君著   发表时间:2025-04-05 08:56

目录

卷八 情中灵

韦皋


  范据《云溪友议》:唐朝四川节度使韦皋,年轻时曾到江夏云游,住在姜刺史的府上。姜刺史有个儿子叫荆宝。年纪不大,但熟读经书。虽与韦皋以兄相称,却行恭敬之礼一如事父。荆宝的贴身丫环名叫玉箫,刚过十岁。荆宝常令玉箫去恭敬地服侍韦兄,玉箫也很乖,殷勤侍候,把什么事都做得很妥贴。

  两年后,姜刺史人关求官,家属仍留在江夏。韦皋觉得刺史不在家,住在这里不大方便,就搬到头陀寺中去住。荆宝也时常派玉箫到寺里给韦皋送些吃的用的,做些杂务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玉箫慢慢地对韦皋产生了感情。此时,陈廉使收到韦皋叔父的信,信中说:“我的侄儿韦皋久居贵州,希望你见信后,勿必送他归乡。”陈廉使读罢信,便为韦皋雇了一只船,准备了途中用品,送他启程。陈廉使知道韦皋已与玉箫关系密切,为此而恋恋不舍。廉使怕韦皋再拖延不走,就不让他和玉箫当面辞行。将船停泊在江边,叫撑船者催促韦皋快走。韦皋泪眼迷茫,和泪写信向荆宝道别。荆宝见到信,即刻与玉箫一起来到江边,彼此相见,又悲又喜。荆宝让丫环玉箫随船侍候,韦皋认为离家日久,不敢同行,一再推辞,但与他们约好,少则五年,多则七载,来娶玉箫姑娘。临登船时,留下一枚玉石戒指赠给玉箫,还赋诗一首留作纪念。一晃五年已过,韦皋还没来,玉箫每天到鹦鹉州祈求祷告,期望韦皋早日来江夏。又过了二年,到了第八个年头的春季,玉箫百思无望,叹息着说:“韦公子一别七年,只怕不会再来了!”遂绝食而死。姜家怜惜她的节操,把玉石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,然后将她安葬了。

  后来,韦皋到四川做主帅,上任仅三天,就查出没什么大罪而被判重刑的三百多人。这些人中,有一个身戴五种刑具的犯人,偷偷抬头看了看堂上,自言自语地说:“这老爷是当年的韦兄。”于是,就大声喊道:“相爷、相爷,还记得姜家的荆宝吗?”韦皋答道:“我怎么能忘了他呢?”犯人说:“我就是荆宝。”韦皋一听很吃惊,忙问:“你犯了什么罪而被判了这么重的刑?”荆宝说:“您离开江夏后不久,我就以明经科及第,并担任了四川青城县县令,因家人不小心将官府弄失了火,烧掉了衙门,毁坏了牌印,便把我判了重刑。”韦皋说:“家人犯的罪,并不是你的过错。我现在就为你平冤雪耻,让你官复原职。”荆宝非常高兴,赶忙谢恩。随后,韦皋便上奏朝廷,请求授予荆宝眉州牧之职,朝廷没有批准韦皋的请求,韦皋只好让荆宝留在自己手下做事。

  此时,战争刚刚结束,好多事情需要忙着处理,韦皋无暇问及玉箫的事。几个月后,韦皋才问起她来。姜荆宝告诉韦皋:“您启程时与她约好,五年或七年来接她,她苦苦等了七年,见您逾时不来,便绝食而死。死前还以您所赠玉石戒指为题吟了一首诗。诗云:

  黄雀衔来已数春,别时留解赠佳人。

  长江不见鱼书至,为遗相思梦入秦。

  韦皋听了这首诗,更增凄楚,连连叹息。便广修经像,以报夙愿。然而日夜思念,无由再会。当时,有位祖山道士会招魂之术,他能让逝者返回阳间,与亲人相会。韦皋便把他请了来,恳请他帮忙。道士让韦皋斋戒七天,夜晚,玉箫竟飘然而至。她对韦皋说:“承蒙相公绘像诵经之力,十天后我便会托生。再过十三年,又能作您的侍妾,来感谢您的大恩大德。”临走时,玉箫微笑着说:“只因您薄情,才让我们死生相隔。“后来,韦皋因陇右之功,终事德宗皇帝之朝,治蜀二十一年,僚属不愿其归朝。因此,年纪很大时,才升为中书令。

  其后,天下太平,外族归服。韦皋做寿时,各地都献奇珍异宝,唯有东川卢八座送给他一位漂亮的歌妓。这歌妓刚刚十三岁,也以玉箫为名。一看,与姜家的玉箫一模一样。而她的中指隐隐有戒指形,很像韦皋当年所赠的玉戒。韦皋为此感叹道:“我由此始知生死之分,一来一往。玉箫的话,还真应验了。”

上一页:夫妇两不负

下一页:潇溪女史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