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六 情中憾
张璧娘
《情史类略》:书生林子真,常常在乌石山房内潜心读书。在他往返路过的街巷里,常见到一个素服淡妆长得很漂亮的女子。有一天,林子真又去乌石山房读书,突然听见有人喊:“喂,谁家小伙子?慢慢走。”林子真抬头一看,一个女子正靠在家门口,半掩身子半露面地笑着朝他打招呼。林子真顿时心慌意乱,口讷说不出话来。道路上人来人往,纷至沓来。林子真不好意思走上前去,就用目光向她招呼示意,边看边从她身边走过。路上,林子真假装同侍奉自己的男僮说话,心里却在想着那位女子。侍童心里明白林子真的内心想法,暗自记下那个女子的住处。上完学,回到家中,林子真派侍童前往女子家去转达自己对她的好感,并且,通过打听那女子的邻居老妇,才知道她叫张璧娘。
张璧娘出身于平民之家,出嫁半年后丈夫就死了。璧娘相貌美丽,身姿妖冶,光彩照人。街坊巷里,许多年轻男子听说她夫亡而守寡,都争着给她送钱,以期博取璧娘的好感。张璧娘对他们送来的钱,一个也不接受。她偏偏暗地里从门户内偷偷观看林子真,心里喜爱上了他,但又担心没有什么好办法得到他。璧娘的家后面就是乌石山。乌石山后拐弯处,再向前走几十步就是林子真读书的地方。张璧娘思念着林子真,她希望清明节到来,利用早上踏青的机会与林子真相见。清明节的早上,带着酒踏青的人很多,摩肩擦踵,来往不断。张璧娘走出家门,正好与许多踏青的人相会,一同前行。许多人也都靠近她用目光盯着她。这时,林子真也混在人群中间游。由于他们俩人都怕别人说闲话,相互之间没有说一句话,踏青结束后各自回到家中。林子真闷闷不乐,于是写了一首诗借以表达自己的愁思,他在诗中说:
秋波频传瞥檀郎,脉脉低回暗断肠。
只为傍人羞不语,缟衣飘渺但闻香。
张璧娘住室的梳妆台上方,又有一个小楼阁依山而造。开始时,林子真派侍童到璧娘家。璧娘秘密地告诉侍童让林子真晚上到这个地方。到了晚上,璧娘让侍女把林子真带到这个小房间内藏起来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张璧娘手打灯笼来到这里,于是男欢女爱极尽于飞之乐。天快亮的时候,林子真就从这个小楼阁里出去。像这样,他们度过了几个月的美满时光。有时,张璧娘也前往林子真读书的山房里,逗情调笑,厮磨亲昵,无所顾忌。
不久,林子真的家搬到临汀他父亲任职的地方去了。临离开张璧娘的头天晚上,林子真对她没有提及此事,只是一味与璧娘极尽欢乐,开怀畅饮。第二天,林子真坐车径直离开了璧娘。时间长了,张璧娘才知道林子真远离他乡,于是她心神不定,若有所失;又因林子真离开时竟不告诉她一声,很轻易地抛弃了她,辜负了她的一片恩情,所以又感到非常懊悔。心境不佳,逐渐酿成重病。病中她写了一首诗寄给林子真,向他诉说相思之苦。诗云:
黄消鹅子翠消鸦,簟拂层波怅九华。
裙帛褪来腰束素,钏金松尽臂缠纱。
床前弱态眠新柳,枕上回鬟压落花。
不信登墙人似玉,断肠空盼宋东家。
林子真收一张璧娘的诗后,才知道她得了病,然而没有办法,他只有暗暗流泪伤心。林子真找到一个信使,写好一封信让其转交给张璧娘。他在信中询问璧娘生活如何,并且与她约定相见的日期。可是,信使到时,张璧娘却在几天前就死了。信使从张璧娘处回后,把张璧娘的情况详细告诉给林子真。林子真失声痛哭,悲痛难忍。随后,他便作绝诗二首,悼念璧娘。其一云:
有客何来自越城,闻君去伴董双城。
相期总在瑶池会,不向人间哭一声。
其二云:
潘岳何须赋悼亡,人间无验返魂香。
更怜三载穷途泪,犹洒秋风一万行。
第二年,林子真从临江回到福县,犹豫徘徊,路过张璧娘居住过的地方,走进原先璧娘住过的梳妆楼,只见满屋萧条,尘土厚积,墙壁结满蛛网,燕子在楼内垒巢,却并不鸣叫。林子真从此再不去乌石山房内读书,还写下了两首感怀往事的诗。其一云:
落梅到地夜无声,(巾兼)挂空阶碎月明。
徙何朱阑人不见,双悬清泪听寒更。
其二云:
梅花历落奈愁何,梦里朱楼掩泪过。
记得去年今夜月,美人吹入笛声多。
璧娘平常喜好音乐,又特别擅长吹箫。她曾经到林子真的书房,玉立在梅树旁,为林子真吹奏。所以林子真在他的诗中提到了这件事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